邮箱:https://www.alqkkl.com
手机:16443565100
电话:400-378-5036
地址:凤凰联盟有限公司
发布时间:2025-03-15 04:25:35 人气:675
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,喀斯特地貌导致的工程性缺水长期制约贵州发展。贵州以构建现代化大水网为核心,通过一系列重大项目攻坚、投融资模式创新等举措,持续释放政策集成效应,努力将“水之困”转变为“水之兴”。
如今,在贵州大地上,7000多条(座)河流湖库通过遍布的渠管成功“牵手”,促进水资源实现空间均衡、以丰补枯。随着水网不断织密,水资源、水生态、水环境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,凤凰联盟贵州水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正在生动演绎。
水网建设,关乎经济社会永续发展。省级水网作为国家骨干网的延伸,是解决本行政区防洪、供水、灌溉、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水利服务保障问题,提供高质量的水利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撑。
2023年5月,贵州省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启动,提出将完建316个骨干水源工程,实施102个水网连通工程及一批农村供水保障工程,新增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13亿立方米的硬核目标。
这一战略以“一核四区”为骨架,以黔中经济区为核心,辐射西北、西南、东南、东北四大区域,通过骨干水源与水网连通工程“双轮驱动”,形成立足黔中,辐射全省的系统治理体系。
在思南县的花滩子水库建设现场,挖掘机轰鸣,坝肩和管道开挖热火朝天;遵义市观音水库坝体浇筑昼夜不停;龙里县“库库连通”将分散水源织成一张“活水网”;清镇市建网、延网,让“稳定水”流入千万家……
“大水缸”的修筑及“毛细血管”的连通,正在全省各地忙碌上演,一个个跨地区、跨流域、长距离调水工程也在高速运转,成为区域调水补水“稳定器”。
“一核四区”大水网建设的核心工程——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凭借148公里的输水主干渠,累计向贵阳市及工程沿线万人;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,通过23.617公里的管网向七星关城区供水,每天可输送原水达10万吨。
2025年,围绕构建“贵州大水网”,贵州将加快推进观音、花滩子、宣威大型水库等在建项目建设;完建121个骨干水源工程,开工建设121个水网连通及规模化供水工程,新建或改造管网1万公里以上;力争纳入国家“两重”建设标志性清单的英武、玉龙大型水库和夹岩大型灌区开工建设。
在大水网的构建下,湖库“牵手”、水网连通,以大补小、以丰补枯的调配格局让汩汩清泉穿山跨谷从“源头”直达“龙头”,滋养着17万多平方公里的黔贵大地。
水利基础设施建设,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拉动经济增长、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随着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纵深推进,一张覆盖全域的“水网大动脉”,正为我省新型工业化、新型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、旅游产业化的“四化”建设,注入澎湃动力。
采摘蔬菜、翻整土地……3月的龙里县湾滩河灌区到处一派忙碌的景象。从2014年起,龙里县先后投入资金2.3亿元,对灌区内的配套灌溉设施进行建设。151余公里的灌溉管网打通农业灌溉的神经末梢,确保1.7万余亩灌区的岁稔年丰。
贵州将水网建设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,通过骨干水源工程与灌区配套,破解农作物喝“望天水”的困境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省不断加大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水利工程建设,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14.4万亩,为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筑牢根基。
2024年,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.2%,成为我省经济发展“顶梁柱”。这一亮眼数据离不开稳定的供水支撑。
贵州水网以大型水库为“压舱石”,为工业园区提供“源头活水”。总投资32.17亿元的花滩子水库,未来不仅保障思南县中心城区用水,更成为省级工业园区发展的“生命线”;遵义市观音水库则通过33.14亿元投资,每年将为周边工业集群提供8000多万立方米的供水能力,吸引更多企业签约落户……
近日,2024年度省级水利风景区认定结果公布,贵阳市修文县桃源湖水利风景区上榜,贵州省级水利风景区数量更新至72家。依托水网建设,贵州将水利工程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,持续擦亮生态名片。
从“解水困”到“兴水业”,随着今年水利领域400亿元年度投资目标的推进,贵州“四化”发展的“水引擎”将更加强劲。
群山连绵,水渠蜿蜒。“如今水管接进屋头,随时都有水用,这个水就是要清甜些。”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湾坪村村民姜兴荣打开水龙头,接满一捧水直接往脸上盖,随即蹦出两个字“安逸”!
2021年以来,该县累计投入资金超2.8亿元,建设46个农村供水保障项目,改善10万余人的供水条件。
农民喝水不愁、用水方便,更希望能长久受益。我省在大力推进集中供水规模化,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的同时,努力健全完善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机制,按照“政府监管、企业化运营、专业化管理、社会化服务”的总体思路,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,指导各地组建或引进专业化供水企业,对县域内农村供水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,让农村地区居民从“有水喝”转为“喝好水”。
“现在公司管水服务做得好,哪里损坏一打电话,立刻有人来维修。”谈起现在的用水,凤凰联盟思南县许家坝镇兴隆场村村民胡海波甚是满意。在他家旁边的水表箱上,张贴着管水员的信息和监督电话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省稳步加大投资力度,完善从水源地到“水龙头”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,困扰众多农民的吃水难题逐步得到解决。
目前,全省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达46.7%,较“十三五”末翻一番多,43个县(市、区)初步实现县域统管,实行企业管理的供水工程覆盖超50%的农村人口。今年我省将持续积极推动农村供水县域统一管理,逐步实现县域供水“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”,年底力争全省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超50%,县域统管覆盖供水人口超70%。
【两会30秒】傅小云委员:中国向西部地区累计派驻超8万名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相关推荐